满贯的扣叫 
荣·克林格 著  朱文极
 

导言 4.何时黑木何时扣叫(1) 8.扣叫之后用黑木问叫 12.低花将牌上的扣叫

16、其它扣叫方法

1.扣叫的刺激性 5.高花套同意后的扣叫 9.将牌问叫 13.推论性的扣叫

17、扣叫的心理学

2.审度满贯的潜势 6.续论扣叫 10.在五阶或六阶的扣叫 14.何时黑木何时扣叫(2)  
3.满贯叫牌的工具 7.在同意的将牌上示停 11.示例 15.特殊情况和高级办法

返回目录


第十六章  其它扣叫方法

本书前面所讲的扣叫方法是标准方法,在世界上的高手们中流行使用。还存在着其它的方法,但是你必须首先掌握标准方法,然后和你的同伴研究介入其它方法。这些方法是:

1、莫勒提扣(Multi Cues

在这一方法中,首控和次控同等地在第一轮扣叫时表现出来。换言之,首控表示在次控之前的原则已不存在。越过一花色就否定在该花色上有首控和次控。好处是如果同伴之间存在着无保护的花色,得以在低价上尽早停住。用此扣叫,4NT黑木问叫是至关重要的。主要在于同伴之间有无足够的A去叫到满贯。有可能在各自花色上有了首控和次控,但却缺少了两个A。原因是有时有缺门,在4NT问叫中却表现不出来。

莫勒提扣叫在叫小满贯时有一定的优点,但在叫大满贯时则不够准确。小满贯较之大满贯发生频率较多,所以用此办法容易成功地达到小满贯定约。

2、丹尼尔扣(Denial Cues

这一办法与莫勒提扣有相似之处,但扣叫的花色却是在该花色上没有控制,越过的花色表示有首控或次控。例如:

西

1

3

4

 

东-西方用的是丹尼尔扣,西的4表示在草花和方块上各有首控或次控,但在红心上无首控或次控。此办法常常是伴随复杂叫牌法共同使用。

3、接力扣(Relay Cues

这一方法的优点是,一个扣叫可以表示出不止一个控制。同伴之间已在三阶上同意的高花套,就不准备打3NT定约。在标准叫牌法中,例如1313,就不用3NT继续叫牌,因为同伴间的意向是要打高花定约。所以在接力扣中,以3NT叫品用做否定草花上的控制。因此在13之后的3NT就是说:“我有意冲向满贯,但我在草花上没有首控。”如果同伴有草花首控,他可以很容易地在3NT之后叫4

1

西

2

西

 

1

3

 

1

3

 

3NT

4

 

4

5

 

4

 

 

 

 

很清楚,例(1)较例(2)在叫牌上经济多了。两例都在低花上显示出首控来,例(1)就省了一阶。这一办法,当一个牌手在将牌之外有两个或三个A时,是极为有利的。例如:

1

西

2

西

 

1

3

 

1

3

 

4

4

 

4

4

 

5

 

 

 

 

例(1)是标准叫牌法,西显示有AA。而例(2)则是接力扣,西扣叫4,一下子就告以有AA。东扣叫4之后,两手在将牌外的A都齐了。叫牌空间得以节省。

4扣叫表示有两个A。原因是如果没有A,他不是就会叫3NT了嘛。当越过了无将,叫牌人表示在他所叫的花色上有控制,而且在其下的花色上也有控制。另一有利之处是,当在将牌以外有三个A时,用标准叫牌法要用几次叫牌才能显示,而接力扣只叫一次就都清楚。例如:134显示红心首控,也包括方块和草花首控。标准叫牌则扣叫4,同伴示停后,再叫5,红心首控还没有显示出来。

接力扣叫另一有利之处为,当无将被越过之后,高一阶的叫品也被否定。例如:134表示草花首控,并否定方块的首控(如果两花色都有控制,那他应当扣叫4)。同样,134表示有方块和草花的首控,但否定红心的首控。

当接力NT没有被越时,所有其它扣叫按常规实行。3NT是接力叫,用在同意的高花套之后,而且在扣叫时,4NT也是接力扣,就不一定非是同意的高花套,低花套也可以使用。

如果叫牌为133NT,应叫者如有AA,正确的应叫应为4。因为他不是在越过3NT情况下而可以扣叫出两个A来,这里仍按低价优先的原则实行。同样,134,如果应叫者有AA,则先扣方块,低价优先。由于用接力叫,留出给同伴叫4NT的位置。而这时的4NT是接力扣,否定草花控制,同时也表示在该花色与4NT之间的花色有控制。而在该花色之上则无控制。例如:

1

西

2

西

 

1

3

 

1

3

 

4

4

 

4

4

 

4NT

 

 

5

 

 

3

西

4

西

 

1

3

 

1

3

 

4

4

 

4

4

 

5

 

 

5

 

在各例中,西的4显示方块首控和草花首控,东叫4显示红心的首控。其后的叫品如下:

1)西的4NT否定了草花次控,再无其它可言。

2)西的5表示有草花次控,而否定方块上的次控。

3)西的5表示有方块和草花的次控,而否定红心上的次控。

4)西的5表示在红心、方块、草花上都有次控。

当同意的花色套为红心时,黑桃的控制将单独显示。它不越过接力。

1

西

2

西

 

1

3

 

1

3

 

3

 

 

3NT

 

 

3

西

4

西

 

1

3

 

1

3

 

4

 

 

4

 

1)西的3表示在黑桃上有首控,并无其它意义。东可以用接力扣或3NT接力(3NT当然也表示无草花首控)。如果西有A而又有A,则叫牌过程应为:1333NT(接力)-4

2)西的3NT是接力扣,否定黑桃首控(否则他将叫3),并否定草花首控(否则将叫4)。

3)西的4表示有草花首控,否定有黑桃首控(否则他会叫3),并且否定方块的首控。

4)西的4表示有方块首控,并有草花首控,否定有黑桃首控。

原则上相同,在四阶上叫出黑桃当作次控的扣叫,而叫出4NT接力或4NT以上的接力扣否定黑桃控制。

接力扣叫有很大的优越性,缺陷微乎其微。在标准扣叫已经熟练之后,这里竭诚地推荐给你去使用接力扣叫。当然你需要有一位诚心愿意合作的伙伴。接力扣是合乎逻辑的,值得运用的。许多高手把它用于他们的约定之中。

4、罗马关键张黑木问叫

标准黑木问叫已经运用熟练了。罗马关键张黑木问叫是一个明显的改进,受德温·肯塔于1980年在“桥牌世界”上给以详细的说明。回答4NT问叫的五个关键张是4A加上将牌K

4NT后的答叫

503关键张

 

514关键张

 

525关键张,无将牌Q

 

525关键张,有将牌Q

虽然55的答叫表示有25个关键张,还由同伴来发问?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关键张无着落,那就停在低阶上。如果遇到答叫55,你将很难判断同伴手中是0314。同伴如持有强牌,他会叫上去的。

得到了4NT问叫的答叫后,如果两手间共有4个关键张,就上到6阶。否则如少于4个关键张就停在5阶上。有奔向小满贯的潜势而缺少两个关键张,则是5050的机会。如果五个关键都齐备了,你可以:

1)问将牌Q(如果在答叫时未显示出来)。

2)叫5NTK,或

3)叫一个新花色,询问同伴在该花色上的KQ

对于上列三项的解释:

14NT54NT5,对于将牌Q的存在已经清楚了。但在4NT54NT5之后,则将牌Q尚无着落。在此之后,如果叫出一个在将牌之外的最低阶的新花色,则是问Q。同伴在该花色上如只越叫一层次则表示无Q,或超叫二层次则表示有Q

2)在用5NTK时,已经明了5个关键张以及将牌Q都已在手。如果将牌Q已知无着落时,就不要用5NT问叫。5NTK的答叫和标准叫牌相同,但将牌K不包括在回答范围内。因为它已在4NT问叫之后答叫过了。5NT后,应叫者在已知同伴间有了所有的关键张以及将牌Q后,时常可以直接就上到大满贯。

3)在得到4NT后的答叫后,叫出一个低阶新花色,就是说:“我们已有所有的关键张和将牌Q,请告诉我在这一花色上有KQ。”回答是:

1

=既无K亦无Q

2

=只有Q而无K

3

=有K而无Q

4

=有K又有Q

5

=有KQJ

这一办法最显著的改进是,4NT的答叫者知道了将牌已有至少十张了,等于将牌Q就不成为问题了。原因是如果为Kxxxx面对AxxxAKxx面对xxxxxx80%的机会将牌将无失张。可以考虑大满贯,而不去顾虑将牌Q的有无问题。

5、高级的5NT将牌问叫

简单的5NT问将牌的回答是60616263。这一办法已经足以够用了。可是有些牌手之间还要用一个更复杂的5NT问将牌的办法来丰富更多的信息,不仅告以几个顶张,而且告以都是哪个顶张。其间有不止一种这样的办法在实行,但其中一个是最好的,它可以说明有关的顶张是AKQ

1)六阶已同意的将牌花色=无顶张。

26=一张将牌顶张。

36=二张将牌顶张。

46AKx)将牌。(x)是附带的牌。

5)七阶已同意的将牌花色=AKQ将牌。

当得到的应叫还未曾给以完整的情况时,问叫者可以叫出一个非将牌的花色,当做接力叫,用以澄清顶张的所在。如下:

1)最低阶的接力叫,要求澄清哪一顶张。

2)次低阶的接力叫,要求澄清有无多余的将牌。

当处于澄清阶段,应叫者用最低级应叫表示最弱的牌,用七阶将牌叫品表示最佳的牌,其它的应叫按逐级表达。另外,在表达顶张时AK一视同仁,不区别对待;关于Q则个别告知。当表达两个顶张如AQKQ不做明显的区分,但AK却要个别对待。

例如,假设黑桃是将牌,在回答5NT问叫时,6告以有一个顶张。这时问叫者如叫出6来(此系接力叫),是问哪一张顶张,其答叫如6=Q6=KA7=Kx)或Ax)。另一接力叫如叫出6来,则问在将牌上是否有多余的牌张,回答是6=无多余牌张,7=至少有一个多余牌张。

 


重要说明:本站资料大多从网上搜集得来,旨在为桥牌爱好者们提供学习交流的方便,部分内容经过重新编排整理,若有侵权,请及时告知,此致敬礼!
粤ICP备05073487号
  © 2008 www.13p.net   E-mail:[email protected]   Since 2000-09-01